发布时间:
2019
-
06
-
14
浏览次数:74
说明:
据中国政府网消息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新机制;决定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,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;要求更大力度对外开放,促进进出口多元化发展。会议指出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,取得明显成效。截至今年5月,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已提前实现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,通关成本显著降低。下一步,要按照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,一是继续简化一体化通关流程,实施进口概要申报、完整申报“两步申报”通关模式改革,大幅压缩通关时间。年底前做到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对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%。二是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,年底前对除安全保密等特殊情况外的监管证件,提前一年全部实现网上申报、网上办理。三是各地要抓紧公布口岸经营服务企业操作时限标准,提高口岸作业效率。强化口岸收费目录清单管理,落实降费措施,兑现承诺,强化责任,并依法查处垄断收费行为。 会议指出,信用是市场主体安身立命之本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简政放权要坚持不懈,公正监管必须落实到位,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开。加强信用监管是基础,是健全市场体系的关键,可以有效提升监管效能、维护公平竞争、降低市场交易成本。一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,依法依规建立权威、统一、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,并依法互通共享,打破部门垄断和信息“孤岛”。对能共享的信息不得要求市场主体重复提供。推广信用承诺制,对相关行政许可事项,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的,应予即时办理。二要用好失信联合惩戒这把“利剑”。规范认定并设立市场主体信用“黑名单”,强化跨行业、跨领域、跨部门联合惩戒,对失信主体要坚决依法依规惩治直至逐出市场。结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,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,按市场主体信用情况确定合理的分类抽查比例和频次。三要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,利用大数据等技...
发布时间:
2019
-
06
-
12
浏览次数:62
说明:
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,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。5月5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制度创新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,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。会议明确,要继续梳理和取消证明事项,对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,重点推进建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,促进企业信用社会建设。建立申请人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,对提供虚假承诺等实行失信联合惩戒。会议决定,在天津、辽宁、上海等13个省(市)和公安部、司法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个部门开展试点。 一、加强行业信用建设,奠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基础 《指导意见》指出,“部门联动,社会协同”是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,要求“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,建立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,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、行业组织自律管理、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、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”。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基础是各部门、各行业具备较好的信用信息系统。 按照国务院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“信贷信用征信起步”的部署,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,组织全国金融机构建设我国的征信系统,为国内每一个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和个人建立“经济身份证”。2006年,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运行。2013年颁布的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明确定位为国家“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”。经过20多年的建设,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、收录人数最多、收集信息全面、覆盖和使用范围广泛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。截至2016年5月末,数据库收录了8.9亿自然人、2152.5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。征信系统全面收集来自多方的企业和个人信息,主要核心是银行信贷信息,除此之外还包括证券、保险、信托、外汇、融资租赁、担保等类金融信息,以及社保、公积金、环保、欠税、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,...
发布时间:
2019
-
06
-
04
浏览次数:90
说明:
一、信用的概念与内涵 基本概念:信用是债权人(授信人)和债务人(受信人)对资金、商品或服务的暂时的、有条件的让渡。 经典信用:指债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(信任、信心)。 现代信用:指债务人违约可能性(违约概率)和违约造成债权人损失数额大小。 二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1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.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:'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,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' 。 十届人大提出:'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,努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' 。 温家宝总理指出:'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,靠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'。 吴仪副总理强调:'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, 抓紧制定诚信标准,努力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'。 2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。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与否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 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地开展经营活动,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作。 目前以行政执法和道德强化为主要手段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,达到提升我国社会信用的做法,有较大的局限性,必须寻找治本之策,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。 3、适应世界贸易组织新规则的迫切需求 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,决定了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。 信用环境影响企业的信用程度,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。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,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。直...